党的二十届三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关注三中全会丨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
发布日期:2024-07-19 浏览次数:62次 字号:
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
 
——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新华社记者
 
 
历经百余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矢志复兴伟业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迎来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推动改革开放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引领这一伟大事业步入全新境界。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起点,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奔涌、长风浩荡,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新篇。
 
高瞻远瞩、统筹谋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革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局面,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势如破竹、风生水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变革。
 
2024年6月30日,历时七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图为开通首日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内的车流。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船载千钧,掌舵一人。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无不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大气魄、大视野、大智慧。
 
高瞻远瞩,不断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议大事、抓关键、谋全局,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新时代以来,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习近平总书记都认真审阅,逐字逐句亲笔修改,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形成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督察机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进一步提升。
 
思想引领,持续深化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认识论、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原则,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扎实推进。
 
勇毅担当,矢志推动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推进改革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早在2013年11月,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以振聋发聩的铿锵话语,擂响催动改革进军的隆隆鼓声。
 
近10年后,当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水域挺进,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引领全党进一步高扬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可撼动的强大定力,也是百年大党矢志推动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
 
发展为要、稳中求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改革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再到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
 
以问题为改革导向,破除高质量发展制约瓶颈。
 
针对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问题、持续发力,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直击营商环境痛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逾千项行政许可事项,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向多年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143项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破立并举,推动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不断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直探“深水区最深处”,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试点为改革突破口,蹚出高质量发展新探索。
 
2021年,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提上更重要位置,浙江担负起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到在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再到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党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全国提供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管理改革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各地探索实施“证照分离”、政务服务“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取得了便利群众办事、释放企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大成效。图为2023年7月22日,市民在河北省滦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内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区域服务全局,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纵深空间。
 
由一点到多点,由单项到综合,由局部到全局,改革形势不断发展,改革成果持续扩大。
 
以开放促改革,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范围内各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总结提炼形成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自主推广2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以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在开放“红利”持续滋养下,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竞争力明显上升。
 
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盛会笑迎四海宾朋,“窗口效应”、“溢出效应”持续迸发。
 
中欧班列已是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中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于2014年5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正式启用。这让世界最大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拥有了商品的“出海口”。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有力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图为2024年6月26日,货轮停靠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也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治理强基、制度固本——新时代改革开放全面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组建国家数据局,不是对原有架构的修修补补,而是着眼全局、整体推进,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每一次都着眼进一步增强改革整体效应,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行动。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长江与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牢记嘱托,全力维护母亲河健康生命。
 
2021年3月1日和2023年4月1日,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先后施行。强化依法治水,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江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各方面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实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强化事业引领和使命担当,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规划纲要》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办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
 
建立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既当促进派、又当实干家,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
 
进入新时代,我们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这场斗争的重要方面。
 
在研究讨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框架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
 
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向“和平积弊”开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
 
把握“时”与“势”,融通“制”与“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不断挥写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新画卷,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为了人民的改革,才能如此大气磅礴;只有依靠人民的改革,才能如此波澜壮阔。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变化的是领域和内容,不变的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坐标。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璀璨篇章。
 
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广东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市民朱景辉正带着7岁的女儿看病,女儿是一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
 
“通过专线提前预约,可以到专门为地贫患者设立的专区治疗,还有绿色通道帮助我们采购特用药。”朱景辉说,药费纳入医保报销,原来500多块钱一盒的药现在只需要付100多块钱。
 
医药价格下来了,民生温度上去了。
 
“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鲜明。
 
从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到农村“厕所革命”;从推进清洁取暖,到开展垃圾分类……一件件困扰百姓的“小麻烦”,一项项列入中央深改委会议日程,一点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成效最好的脱贫攻坚战,撕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标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着眼长远根本,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修复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象。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近8000户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同时,完善街区建设和公共设施,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文化更好发挥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作用。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
 
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群众新需求,人民利益、百姓福祉在国家发展中有了更多保障。
 
依靠人民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采纳。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民主恳谈会、民情通报会、社区议事会、村民决策听证会……新时代改革开放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吸纳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保证改革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民众动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明确,实现唯有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催人奋进:“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九州激荡,四海升腾。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向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光明未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意气风发、一往无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opyright ©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